敬氏:代表信仰和尊贵的精锐家族

2019-08-26 来源:CQTV《见证》 点击:...
敬姓,在中国大约有十余万人,在百家姓中找不到,千家姓中,排行326位。敬氏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河南、陕西、江西、广东、东北等地,宗族祠堂族谱纷纭复杂,目前尚没有统一...

敬姓,在中国大约有十余万人,在百家姓中找不到,千家姓中,排行326位。敬氏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河南、陕西、江西、广东、东北等地,宗族祠堂族谱纷纭复杂,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全国型的宗亲活动。

但敬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贵而又精锐的宗族,据四川南部马鞍山敬氏族簿,敬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可见敬氏还有做过孔子之孙子思的老师的大儒隐士,是传道之儒。又因为“敬”代表的是一种“尊严”“庄重”“信仰”,多被用于人名,经常犯皇帝讳,千古以来出现多次分化、变异、改进甚至于几近消亡的境地。苟、文、静、靖、恭等都是敬姓的演化。在新时代的今天,已经没有专制时代的犯忌事件,敬氏,必将恢复其尊贵的本姓,代表信仰的力量,成为中国最精锐最尊贵的家族之一。

     敬姓之溯源 

  敬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来源有:

一、黄帝苗裔。皇帝姓姬,敬氏的最早起源为姬姓,是中国的国姓。“黄帝”起到“舜帝”共九代,各代人名如下:(1代)黄帝(约公元前2546年生),(2)昌意,(3)高阳,(4)穷蝉,(5)敬康,(6)句望,(7)桥牛,(8)瞽叟,(9)舜帝(约公元前2277年生)。黄帝五代孙敬康,其后代有以“敬姓”为姓的,《姓苑》:“敬,姓也,黄帝孙敬康之后”。敬康,是敬氏最早的始祖。

二、舜裔封“陈”。陈国国主姓妫,敬氏的第二起源为妫姓。周武王代商,寻舜帝后裔妫满封于陈国,“陈”而“田”,到公子田完田敬仲(公元前705年生),因陈国内乱,公子完奔齐国,公子完感谢齐桓公赐田地邑城之德,遂指田改姓为田氏,齐王曾赐其谥号为“敬”,史称田敬仲完,其后裔子孙中有人以“敬”为姓氏,称敬氏。田姓、敬姓、陈姓出自一家,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敬君,原陈厉公之子仲,谥为敬,其支孙以敬之谥号为氏。田敬仲,是为敬氏第二位始祖。

三、又有称管仲为管敬仲,后代也有以“敬”为姓的,故为敬氏第三位始祖。

四、又四川蓬溪县境内所居之敬姓,其族谱云:原自河内郡人.河内盛产苟杞,经草木为姓.故姓苟。皇帝后裔因氏,凌低奔苟突国而来(今之越南),于苟旁加反文为敬字。

五、源于皇帝赐姓而改姓,清朝时期,有四川马鞍山人苟莲峰(苟华南),进士起家,蜚声瀚菀,山右司衡,南沙出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大帝)嫌其姓读音不雅,令他复改姓为敬氏。

    敬氏之衍变

由于敬氏和帝王之尊贵牵连,遭到多次改姓。

一、“敬”而“恭”。南朝梁时,权臣侯景曾建立一个汉朝,由于敬姓人的姓氏与他的名字同音,应该加以避讳,于是便改姓恭。侯景的政权灭亡后,他们虽然得以恢复原来的姓氏。

二、“敬”而“苟”“文”。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于936年,“敬”字犯了帝讳,当时只得为了避讳,将敬字拆开,一分为二。凡是姓敬的,要么改姓文,要么姓苟, 约公元947年后晋为后汉所灭,敬氏不存在避讳之嫌了,苟氏、文氏的有些后代相继回复为敬氏,有些则没有复回原姓。 

三、“敬”而“文”。《宋史•文彦博传》指出,“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北宋宰相文彦博祖父敬时,908年生,由于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祖父赵敬讳。936年改姓名为“文时”,由此开始了敬氏分化为“文姓”的开始。文氏族谱中有详细敬姓记载。其他敬姓,多改为文姓和苟姓。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雁门文彦博之后裔。

四、“敬”,“静”,“靖”。清朝初年有一支敬氏后裔不满清朝统治,将敬氏改为静氏,静字从右往左念为“争”“青”意在征伐清朝之意,又有一支敬氏族人在清初为取悦朝廷改姓为“靖”意在拥立清朝之意,故现在有静和靖两个姓氏。

五、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有十几户苟姓人家,近年已恢复为敬姓。陕西省亦有敬姓者主要在凤翔县,据史料分析,此地很可能是敬姓的发源地。据查阅,成都东北各市县,敬姓者较多。南部县“敬”姓传说是先从陕西凤翔迁到四川剑阁,后又迁到南部县的。

苟,文二姓,从前是不通婚的。“《苟晖堂官堂宗谱》对“苟、文、敬、恭”姓起源的记载,苟、文、敬、恭,本是一姓,共宗一家,一脉宗亲。

 

敬氏地域分布

敬姓望居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临汾市)),属于敬氏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陕西省亦有敬姓者,者主要在凤翔县,据史料分析,此地也很可能是敬姓的发源地之一。

经资料调查,四川东北部几市县,如南充地区(南部县、西充县、阆中市),南充地区尤其是该地区下辖的南部县建兴镇、升钟镇一带聚居者众。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马鞍山敬姓人口有1500余人。南部县“敬”姓传说是先从陕西凤翔迁到四川剑阁,后又迁到南部县的。遂宁市(射洪县、蓬溪县)、绵阳市(盐亭县、三台县、梓潼县、江油市)、德阳市(中江县)、广元市(剑阁县)等地,均多有敬姓者。敬氏在四川省西充县的聚居地叫敬家户。四川省蓬安县有苟(艹勾)姓。四川省营山县星火镇八村四组有“苟家沟”,祖上说是从湖北过来的,村里有两千多人姓苟。四川遂宁市蓬溪县姜家湾敬氏家谱能看出敬氏家族来历,是在元末明初“湖广填川”落户蓬溪,原藉湖北麻城县孝感乡。

湖南敬姓人聚居地为邵东县石株桥乡敬家村及邵东县灵官殿镇敬家铺、小水冲、沙坪坝等地,邵东龙公桥乡,邵东佘田桥镇万安村,邵东野鸡坪乡等地,总计约1万多人。在清乾隆年间有敬氏一支入川,分布在今重庆大足和四川宣汉县。据1941年统计,湖南桃源县道山头村等地也有敬氏2000余人。据祖谱记载,邵东、桃源、怀集原是共一祖脉。湖南邵东敬姓人1028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出。广东怀集敬氏从吉安府安福迁出,先迁江苏常州,再迁广东怀集。湖南桃源敬氏从明初吉安吉水迁出。

安徽省和县敬姓一族分布在历阳镇、善后镇、卜集镇、石杨镇、香泉镇、腰埠等地。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石村庙也是敬氏一聚居地,从和县历阳镇迁来居住。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敬家垭为敬姓聚居地。

又: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桂林市,辽宁省的大石桥市,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南省的吉首市、怀化市沅陵县、张家界市永定区、河南省的新郑市、开封市尉氏县、荥阳市、许昌市长葛县、驻马店市西平县,四川省的成都市新都区、绵阳市游仙区、盐亭县、江油县、三台县、梓潼县,甘肃省的兰州市榆中县、陇南市徽县,重庆市的荣昌县、潼南县,山东省的泰安市大汶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陕西省的西安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加拿大的温哥华市等地,均有敬氏族人分布。

 

    敬氏族谱拾零

敬氏族谱比较零散,聚居地敬氏人多的地方往往有自己的族谱,各地族谱无有统一。

四川南部柏树垭敬氏字辈:“文朝心国正,天宗承先泽。尚怀丕常志,崇学绍大贤。作述钟明德,思远锡鸿光。永保仁长久,履元延万世。”

四川南部保城乡原三房敬氏字辈:上房湾:“维朝崇显,承先志世代兴龙。永盛家,开国元良中正学。明延光大吉文华”。中房湾:“朝上贤维宝,邦中志有明。家声长继述,世泽跃荣仍。炳蔚昭来许,丕承治国思”。下房湾(敬家坝)“兰体得泽长,洪基慎吕祥。先女培才本,文明志光昌”。
   四川省蓬安县有苟(艹勾)姓,此地族字辈顺序:“润有尔纯先,明兴乐世传;声华开绪永,德跃照中贤;大业昌仁正,风功协信天;荣登培直厚,道远月光全。”

四川南充仪陇县敬氏家族族谱:“兴连农自天,登极少心先。守成方定国,忠德万世传”仪陇另有敬氏族谱:“幼儿孙先文,天大映永昌。万国朝中远,陆禾正家邦
    四川射洪县仁和‘敬家湾’今曹碑家族辈分:“中永文连成,光明大德长。支心单政策,万代庆家祥
    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敬家湾敬氏字辈:“大官兴怀,朝廷显正”。

四川省三台县石安镇先锋乡(水磨河):“(尔)良芝起燕,文明天兴国。”

四川省南部县永定镇敬家山:“中新元安国,荣华传世家,富贵天在定。”

四川省阆中市天林乡桥楼村:(敬家湾)“万友阳业,承宗龙登,林思汝廷,文仲天(宗)怀,永国正孟,绍嗣荣兴,毓秀元良,孝为纲本,成以仪方,诗书之理,其道大光,才全学美,遇时名章,先祖有德,世定隆昌。”

(敬家山)加显奇国春,林君元大心(绍),德(天)怀正永。

四川绵阳市盐亭县石牛庙乡水观敬家湾:“子天文朝在 承守思宗德 昌明起大贤。”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兴连农自天,登极少心先,守成方定国,忠德万世传。

四川射洪县兴隆场:“宗永文联成 光明大德长 思兴沾瑞泽 万代庆家祥——”

湖南省邵东县敬氏辈份,邵东《敬氏五修族谱》《六修族谱》载的辈份是:“希有朝廷大,天生福禄延,礼义传宗远,文章启后贤;明伦崇正学,作然自良田;际会升平世,相安可永年;兴家循直道,立业德为先;云鹏腾冬亚,炎皇惠泽绵。”另四川渠县有敬氏家谱和湖南邵东家谱相同,原出于一脉。
    湖南省桃源县观音寺镇:前二十辈:“师胜端德,士字宏明,志单正体,时际开太,帮泽印昌。”后二十辈:“人文金玉起,宗本翼维新,积善丛先祖,怡模入后坤。”

安徽省和县敬姓一族辈份是:大祖增光永,登元应锡昌,书成遥万国,福共海天长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镇有敬姓人家,据查为山西移民而来,当地族谱辈分为:“诗书乃焕第,忠厚可传家——”

河南省新郑市敬楼村“温良恭俭让,学问思辨行,仁义礼智信,正修齐治平。”

     敬姓历史名人  

敬氏在宋代以前当为大姓,应该属于百家姓之一。敬氏名人也挺多。

敬韵,汉朝扬州刺史,其名远播。敬珍,西魏时封龙骧将军、迁绛州刺史。 敬肃,隋代河东蒲阪人,为卫州司马,迁颍川郡赞务。敬君弘,绛州人,北齐尚书,右仆射,累功历骠骑将军封黔昌侯。敬晖:唐代绛州太平(今山西省襄汾西南)人,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军事家、政治家。因讨伐武氏之乱大功,加金紫光禄大夫,任侍中,封平阳郡王。敬会真,开元初,终太学博士。敬播,唐初著名的文史学者,与令狐德棻共同制订《晋书》体例。敬括,唐代,迁累兵部侍郎,拜御史大夫。敬昕,第进士,为唐代河阳节度使。敬晦,河中河东人,擢累谏大夫,大中中历御史中丞、刑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浙西观察使、从兖海节度使。敬翔,同州冯翊人,后梁时以使迁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

五代以后,由于敬氏几经迁徙和衍变,到宋元明清时代,敬氏著名人物就急剧减少了,当代敬氏名人,能够风靡海内外,更是少之又少了。

作为中华姓氏中最具典雅和尊贵的姓氏,在新时代,面临新的整合和涅槃!

 

       后语

敬,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有教育的意思,通过一定的规则让人受到教育,建立恭敬之心。因此敬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不断警醒和提示而形成的良好品德。他是良好品德的第一步。本义恭敬,端肃。和恭配,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敬在中国传统的德性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部分学者甚至想把传统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换成仁义礼敬和。由敬而孝,是中华传统美德,敬天敬祖是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的关键,也是政治大一统在中华大地形成的重要观念。敬是一个很褒义的字。《说文》:敬,肃也。敬是心灵的恭敬和严肃,它注重心灵的体验和品质的完善。《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敬祖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代中国很重要的信仰。《礼记·少仪》:祭祀主敬。敬,几乎综合了德的精华和全部要素,人之德,全在一个敬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者,德之聚也。

敬源于“仁”而合于“礼”。一个敬字,把中国所有的德性全部包含透彻了。而作为姓氏的敬姓无疑代表的是一种中华文化浩瀚绵延的力量。从黄帝玄孙姬敬康到当下2018年,接近4500年,敬氏已经148代,真是一个古老而又让人敬畏的姓氏,我敢说,如果现代中国要选一个国姓,敬姓最合适。

敬姓,在古代是一大姓,但由于其本身代表尊贵和信仰,常常犯皇帝讳,因此屡遭祸端,直到现在,散居全国各地,依然难以齐整和统一。但由于敬姓的光明正大和正面姓,它是一个令人骄傲和自豪的姓氏,在新时代的春风下,它必将重新整合和复原,形成氏族的合力,激发出姓氏本身的自豪和尊贵家族的力量,敬姓,可以警醒中华民族要有自己的信仰,可以寻找到远古华夏族的尊严和尊贵,同时,可以让人牢牢记住德性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一  博